为摆脱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,实现企业转型升级,贵阳海信引入了精密及重型装配机器人、平面关节型机器人、自动翻转机器人、车间物流智能化成套装备、包装自动化
今年1至4月,贵阳海信产值达22.38亿元,同比增长9.1%。“产值增长的背后,源于近年来贵阳海信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助力企业转型升级。”贵阳海信总经理许毅说。
然而在21年前,贵阳海信的年产值不到3000万元。
1997年,海信集团正式落户贵阳。当年,贵阳海信在西南地区电视市场份额仅占2%到3%左右。在随后十余年的时间里,贵阳海信先后推出领先市场的液晶电视产品,并加快建设贵阳模组生产线。
“即便如此,企业仍然面临着传统制造业的共同问题。”许毅说,缺乏高端产品支撑、各部门间数据重复采集、车间作业难以管控等……这一系列问题,阻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。
为摆脱发展“困局”,2014年开始,贵阳海信开始推进工厂车间信息化再造、智能化升级,引入原材料WMS系统、生产过程MES系统等,成功升级ERP系统等,实现生产全程的数据共享。
“通过MES系统,可以对产品的数量、质量、生产过程等精准监控,精准检测出不良品,保证产品的质量。”在MES系统后台,整机组装线线长肖宽正在通过系统查看生产情况,“以前,物料数据、采购订单、销售订单、生产订单这些数据,都需要各部门单独收集,费时费力,还容易出错,现在引入大数据系统后,生产效率大大提升。”肖宽说。
在电视液晶屏生产车间,一个高约2米的黄色“大家伙”正在传递一块65英寸大屏幕。这个“大家伙”是贵阳海信2016年底引进的PCBI精密及重型装配机器人,主要用来生产43寸以上产品。“只需点击开关,就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,在降低损坏率的同时,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。”贵阳海信综管部项目及信息化主管林利说。
为摆脱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,实现企业转型升级,贵阳海信引入了精密及重型装配机器人、平面关节型机器人、自动翻转机器人、车间物流智能化成套装备、包装自动化线体等智能生产设备。
2016年,在省、市、区加快推进“千企改造”过程中,贵阳海信实施了“超大屏幕ULED产业化项目”,引入近30台智能机器人,升级改造11条生产线,实现65英寸平面及曲面电视的智能生产。
通过“大数据+智能制造”生产模式,贵阳海信实现了提质增效,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现代化制造水平不断提高。数据显示,贵阳海信年产能从改造前的90万台增加到目前的190万台;产品生产时间由原来的1周缩短至2小时,产品不良率下降了27.56%。
今年,贵阳海信拟申报工信部“2018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”,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“智能电视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”示范项目。通过实施该项目,企业生产效率预计提高20%以上,运营成本降低20%以上,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%以上,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0%以上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itmsc.cn/archives/view-215101-1.html
科技传媒网—致力于推动创新科技发展,专注科技新闻传播的新媒体平台。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gdkjcm
此次绿地集团与科控全球的携手,对于区域内的产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。
早在今年4月份,在木林森2018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,面对投资者的尖锐问题,木林森董事长孙清焕直接正面刚,豪言今年营收就能过200亿元。
疫情将尽,城市开封,家门开禁,我也结束了疫情诗词的写作。带着诗和狗,我要去远方……
科技传媒网(www.itmsc.cn),由广东省创新科技传媒服务中心主办,以社会需求为导向,搜集关于科技最新最全的时事动态。